世界热文:央行:第四季度31.2%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上升”
36条、新36条、央企退出房地产等政策遭遇的政策执行困境警示,只有建立改革奖惩机制,改革才能动真格的。
即便出现暴跌,总比用扩大供给的手段引发暴跌的结局要好,且存量调控政策奏效之后,还留有后手,可以通过刺激需求等方式来稳定房价。首先,扩大供给意味著有更多的城镇土地(稀缺资源)要变为住宅用地,在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中,中国城区面积从2.18万平方公里,增长到4.05万平方公里,增长了86%,且这10年间所扩张的面积中68.7%来自耕地,但城镇常住人口却只增长了50%左右,这10年间土地利用效率也不断下降,且对农业和环境造成破坏。
而房产税的开征,是通过提高房产保有成本来优化房地产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是如何制定合理的起征点。而起征点无非是从起征面积、套数、单位面积价格、总价等几大指标中选择,这也势必成为最受争议的方案,正如工薪所得税的起征点调整一样。房地产既然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市场,就应该规范起来,借鉴证券市场,推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则,即商品房持有和交易的信息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的公开,交易过程要公正,获得商品房的方式和价格要公平。故在目前已经大幅增加保障房的前提下,再扩大居民商品房的供给,势必会导致未来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未来中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都会降低对住宅的需求)。如今,新出台的调控政策是拟严格对二手房交易获利部分征收20%的所得税,但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偏负面评价,关键的问题是覆盖面过广,没有区分高财富群体与中低财富群体之间的税负差异。
进入专题: 房价 房地产 。存量调控比增量调控更奏效如前所述,如果能够实现房产信息全国联网,那么,房地产调控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技术层面的执行难问题也可以得以解决。一个流域基本上是在一家公司,没有把流域里的电站再进行拆分,留了一些调峰水电站给电网公司,这个决定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
电监会很难独立推进电改有观点认为,电网在分离辅业方面滞后。电力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电力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些同志对厂网分开,还要拆分电网觉得挺心疼,难以接受。按照这个意见,具体落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方案。当时碰到的问题和电力体制改革时一样,朱基总理是想把铁路网进一步拆分。
讨论中,到底是在广东建1000万千瓦,还是从贵州、云南向广东送1000万千瓦?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极力主张:广东不用再建这么多电厂,要搞西电东送,由贵州、云南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也是对西部欠发达省份的支持。5号文为何没定电改时间表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达到5号文件要求的市场化目标,原因是19号文(编者注:即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5号文都没有写出电改的时间和进度表。
但是电监会一家来挑起改革的任务确实很困难,它是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一个事业单位去做这么大的动作,去进行主辅分开,或者是其他的改革,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部门支持,它确实很为难。而我们有些人习惯拿外国是怎么做的来批评我们的体制,尤其喜欢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为参照衡量我们的体制。其实1999—2001年,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用电需求下降,一度有过供大于求的情况。我们把三峡到广东这条三广线加进去,变成了两条正负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打捆拿去和ABB公司统一招标谈判。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当时没写电监会的级别。电监会,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电力行业的游戏规则进行监管。他认为分成若干个网也是可以的,也提出过若干个设想,比如长江以北算一个,长江以南算一个,或者是按照铁路局来划分。过去政府管理经济的架构,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设置了很多专业性的工业部门。
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在总的改革开放大局下,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开创了很好的局面。衡量一个体制、一项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该体制和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与该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电监会借鉴了英国模式 李鹏提议电监会为正部级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英国模式,成立电监会也是借鉴了英国做法。新能源发电异军突起,中国的风力发电十年前在世界上还默默无闻,十年间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崛起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但是也有人提出,就算你把它变成了6个电网公司,在任何一个电网公司的管辖范围内它还是一家。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过去了,2002年起全国大部分地方又变得缺电了,浙江省尤为严重,竞价上网已难继续下去,自动消亡了。当时对电力体制改革比较有共识的首先是政企分开,把政府的职能从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里面剥离出来放到政府部门里面去。他觉得这个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人家都说发改委的权力太大,不能什么事都揽在发改委,就把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给了电监会,电改办也从发改委划转到电监会。比如说黄河上中游,就划给了中电投,而不是把黄河上的电站你一个我一个,刘家峡划给你,龙羊峡划给他,那就麻烦了。社会上还有人建议应制定能源法,使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可依。
电力体制改革十年是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最快的十年,也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最快的发展速度。5家可以相互竞争,根据你的服务,根据你其他方面的能力来进行竞争。
中国的电力体制究竟好不好?在世界上没有参照国。法国电力至今依然是国有,而且还是厂网不分的。
但是这些同志也不好说什么,因为社会舆论都认为应该要进行政企分开和厂网分开,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日本跟中国也不太一样,它的每个区域都没有能源,不像中国一些地方有能源,一些地方没有能源。
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更没法和中国比了,例如印度有五个管能源的部门,缅甸还有两个电力部。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由于当时已有从天生桥(编者注: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向广东送电,有了从西南部往广东送电的雏形。最早在中央文件里提出特高压这个词的,并不是国家能源局,也不是发改委,不是国家电网公司,而是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家发布的科技中长期规划。原来川渝和华中电网是不联的,川渝是一个网,华中是一个网,由于建了三万线,才把川渝电网和华中电网联成了一个同步电网。
后来成为严重缺电省的浙江,当时也一度电力供应宽松,所以率先尝试了竞价上网。原因和当地的地形有关系,都是高山、峡谷。
如果想改革一次都到位,可能社会的负担就比较大。之所以讲这些题外话,是因为它跟电力体制改革非常相似。
还是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但这个模式满足了舆论的需要,即如果是要走市场化,就应该让它自己独立,让它自己找饭吃。
另一个重大的步骤是,原来国家电力公司范围以外的发电企业也允许参与竞争,就是多种所有制都允许参与到发电领域中来,包括外资以及中外合资、民营企业,也包括非电力部门的企业来办电。我最初的想法是施工企业也可以下放到各个地方自己找饭吃,相当于现在建筑公司一样,这是一种市场化改革的想法,但是这个方案的阻力是最大的。你想想,那个时候涉及了几十个部委的动作,涉及到的人数我没有详细的数字,估计起码有好几万人,这么大的改革,需要很大的魄力。第二个意见是把福建和广东联起来。
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1999年我开始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下称国家计委)副主任,分管能源、交通、工业、高新技术等产业,责任所在,有幸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和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三位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电力、民航、铁路、电信这四个被社会认为是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方案设计,作为过来人、亲历者,我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
只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虽然老电力部的人有意见,但是还不会波及到下面去。我曾陪同领导同志去浙江省电力局参观过,我也向电力系统的其他单位介绍浙江的做法,试图推广
看问题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我们现阶段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和发展的弄潮儿,而不是在改革发展大潮旁指手划脚、纸上谈兵的观潮派。


平安交通意外保险保障范围


消纳空间、建设时间或影响今年新增装机规模


IHS:2019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129GW


保监会清查客户信息真实性


黑龙江省光伏装机规模首次突破200万千瓦


2019年户用光伏实行固定补贴


中国帮埃及建“世界最大”光伏产业园


东方日升创新技术在全球“遍地开花” 出货量跻身前三


阳光电源再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新疆和田地区“十三五”首批光伏扶贫项目并网
